English

社会转型期的舆论监督

1999-02-05 来源:光明日报 王燕春 我有话说

舆论监督是刚刚破题的一篇大文章。这里,仅从实际工作的角度,对社会转型期的舆论监督谈几点体会。

执政党主动开展舆论监督是最有效的自我完善手段之一

党的十五大提出:“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”,并上升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新高度。这是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庄严号召,是执政党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。如果我们努力做到了,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就会更加蓬勃发展,对于党和国家的兴旺都将注入独特的活力。

应当说,舆论监督势不可挡。总的看,中央高度重视,群众大声疾呼,舆论监督作为原则正在被认同。但是,实践中作为行动还没有被普遍接受,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操作障碍,更没有形成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运行机制。从一些权力机构说,认为舆论监督对自己不是有利的,把它看成是一种威胁,还有那么一些官不大、权不小、惹不起、管不了的土霸王,简直就是老虎屁股不让摸。从新闻媒介说,多少还是把舆论监督视为畏途,担心弄不好会招来麻烦。

舆论监督确实难。首当其冲的难,就是观念未转变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,站在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舆论监督的性质,从历史的纵深上为舆论监督正名。我们所说的舆论监督,其出发点是建设,而不是破坏,更不是新闻单位有意跟谁“对着干”。从本质上讲,它是割除社会主义机体中毒瘤病害的解剖刀。作为执政党主动抓住舆论监督这把刀子,是最有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保护手段之一。

积极的舆论监督有利于稳定

邓小平说: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。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。

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。转型期历来比较脆弱。现在,改革进入攻坚阶段,利益冲撞,矛盾交错,难题成堆,心理浮躁,行为失准等等。总之,人心需要稳定,社会需要稳定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。主动地进行舆论监督,恰恰是有利于稳定的好事。

先从舆论监督自身说,它可以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。舆论监督,是一种信息型的“软监督”,虽然不具备法律监督、组织监督、行政监督的刚性特征,但这种“软监督”可以产生强大的无形的力量,促使偏差行为主体强化自律,或者推动社会的有关硬性手段进行他律,以实现制衡与纠错。舆论监督具有缓和社会矛盾、整合社会关系的保安功能,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、吸附力与亲和力。而这些,正是转型期社会生命所系的渴求。

加强舆论监督要探索新路子

对于宣传工作,质量有决定意义。为此,必须做到以下几点。

第一,依法监督。这是舆论监督的立身之本。舆论监督,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。新闻媒体要靠事实、靠法纪服人。学会依法监督,是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保证。

第二,推进高层次的舆论监督。这是舆论监督水平的标志。过去群众说我们“见了兔子就开枪,见了老虎就投降”。思考其中的道理,就是批评我们高层次的舆论监督没有展开。党的十五大提出“三个加强”,即“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”、“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”、“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”,为开展高层次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动力。

第三,选好“结合部”。新闻单位可以请各级领导出题目,主动配合。要抓住政府和群众都关心、又确实可能解决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大作文章,不出成效不罢休,不能老放“马后炮”。抓一个,就要产生震撼力。

总之,舆论监督要创新、要发展,要闯出一条新形势下的新路子。朱镕基总理提出的:“舆论监督、群众喉舌、政府镜鉴、改革尖兵”,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新思路。

加强舆论监督强化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

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推进,新世纪的脚步正闻声而至。面对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,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,我们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,刻不容缓地提上日程。

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,是个基础工程,也是个系统工程。这里从确保搞好舆论监督的需要出发,突出地谈两点想法:

第一,振奋精神,知难而进。世纪之交的中国,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空间。新闻传媒有必要对主客观现状进行一次冷静的再认识,做一次合乎实际的定位。我们既要去掉妄自尊大,也要去掉妄自菲薄,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振奋精神,知难而进。要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清除传统观念和懦夫思想,要提高勇气,把舆论监督搞得更好。

第二,自我监督,接受监督。为了搞好舆论监督,新闻传媒要建立自我监督的约束机制,特别是要接受社会的监督。监督应该是一个闭合的循环链,哪一个环节不受监督,那个环节就会产生腐败,如果新闻界只强调监督的权力,而不接受被监督的义务,就有可能滥用监督的权力,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,甚至冒出几个横行的“无冕之王”,倒下几个糖衣炮弹的俘虏。这样不仅会破坏社会安定,而且会自毁舆论监督。对这一新课题,我们必须用行动作出回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